家人们谁懂啊!最近刷手机刷到“老席留学被央视点评”的热搜,我第一反应是:好家伙,现在连留学机构都卷到上央视了?结果点开一看,差点把我手里的瓜吓掉——人家根本不是被批评,而是被官方盖章认可了啊!
这事儿吧,我得先吐槽两句:现在留学市场信息乱得像我家猫玩过的毛线团,突然冒出个被央视点名表扬的,简直像火锅里捞到冰淇淋,又惊又喜!说实话,我扒完整件事就一个感受:老席留学这波能出圈,根本不是偶然,而是人家真的摸准了当下留学生的命门啊!
一、央视为啥偏偏盯上老席?真相让人直呼“内行”
先说说央视点评的核心吧——人家夸的是老席留学那种“不搞套路,只搞真诚”的办事风格。你想想,现在多少留学机构一开口就是“保录TOP10”、“包装背景”、“冲刺名校”,而老席呢?反而劝学生:“咱别光盯着排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这操作,像不像全班都在疯狂刷题时,那个突然站起来说“同学们我们来聊聊人生理想”的班主任?绝了!
我有个表弟就是通过老席去的新加坡,当时他爸妈非让他冲英国G5,结果老席的老师直接来了句:“哥,咱孩子这性格去新加坡可能更如鱼得水,英国那天气…我怕他抑郁了天天给你打越洋电话哭啊!”(原话更幽默,但我怕被投诉就不展开了🌝)
后来真去了新加坡,表弟现在天天在朋友圈晒校园咖啡厅撸猫照片,顺便感慨:“原来学习可以不靠脱发实现!”
二、老席的“反向操作”到底牛在哪?
1.把“选学校”变成“选人生剧本”
普通机构:亲,我们这有QS前100套餐哦!
老席:宝,你未来是想当都市卷王还是海岛诗人?
他们最擅长的是帮你把留学和职业规划、性格特点甚至生活偏好绑在一起。比如有人喜欢热闹,他们绝对不推荐你去村里读修道院式大学;有人想搞科研,他们立马给你扒拉出实验室资源最香的学校。
说白了,人家卖的不是“申请服务”,而是“人生体验定制”。这格局,是不是瞬间打开了?
2.用“废话文学”打败焦虑营销
别人家顾问:“再不签约没位置啦!今年申请爆了!”
老席家顾问:“诶你最近看《咒术回战》了吗?诶对了你那个实习其实可以换个角度写……”
没有制造焦虑,只有陪你唠嗑式分析。甚至有人反馈说聊完感觉自己不是签了个机构,而是交了个比你妈还懂你的朋友(当然没我妈能唠叨谢谢)。
3.新加坡留学为啥成了“隐藏副本”?
说到这儿必须提一嘴老席最擅长的新加坡留学了!以前大家一窝蜂冲英美澳,但现在?聪明人都开始盯上新加坡了——
- 安全值拉满:女生半夜出门买宵夜?爸妈表示“勉强不失眠了”;
- 性价比之王:英美一年的钱这儿能花一年半,还能顺便环球影城年卡通关;
- 文化缝合怪:中英文无缝切换,福建话混粤语再加点马来语,语言技能点蹭蹭涨;
- 职业跳板绝绝子:跨国企业亚太总部扎堆,实习机会多到像游戏里捡金币!
老席最牛的是,他们能把你“想去新加坡”的模糊念头,变成一套完整攻略——从“哪个专业更容易留本地”到“哪家肉骨茶吃了不后悔”,堪称留学界的《保姆级通关手册》。
三、央视一点评,普通人怎么蹭到这波红利?
其实央视这一波点名,相当于帮我们普通用户过滤掉了不靠谱选项。但咱也不能无脑冲,我总结了几条抄作业指南:
- 拒绝画饼,拥抱真实
如果对方开口闭口“百分百录名校”,快跑!真正靠谱的机构会告诉你:“咱稳中求进,但也备好Plan B。”
- 警惕“流水线包装”
那种让你套模板写文书的,直接pass!好的顾问会逼你挖掘自己经历里的独特故事——甚至包括你暑假摆摊被骗200块这种事(说不定还能写成逆境成长小作文)。
- 把“本地化服务”抠细节抠到极致
老席为什么强?因为他们甚至能告诉你“新加坡宿舍空调几月容易坏”“图书馆哪个座位抢手”。留学不止有申请,还有落地后的每一天。
话说回来,央视这波操作也暗示了一个趋势:留学行业正在从“信息差赚钱”转向“价值服务赚钱”。谁能为学生提供更人性化、更长线的陪伴,谁就能赢麻了。
其实吧,老席被表扬这件事,我最感慨的不是他们多厉害,而是终于有人撕开了留学行业那层“高大上”的伪装——留学不是奢侈品销售,而是教育定制。它应该是有温度的、懂年轻人的,甚至能陪你吐槽“今天group meeting又遇到摆烂队友”的。
未来的留学服务,拼的不是谁更会“包装学生”,而是谁更会“成就学生”。
你们觉得呢?评论区蹲一个被留学机构坑过/夸过的故事(让我蹭点流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