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讨论留学中介的声音特别多,作为一个去年刚帮表弟办完新加坡留学的“过来人”,我没少被追问:“老席留学到底靠不靠谱?”说实话,一开始我也跟大家一样心里打鼓,但陪着表弟走完整个申请流程,又亲眼见证身边好几个朋友通过老席拿到名校offer后,我算是彻底服了。今天就从咱普通留学生最关心的两个角度,唠唠这家“不走寻常路”的中介到底咋样。
一、把学生的事当成自家事: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暖感
(一)初次相遇:像遇见一位懂你的“留学引路人”
记得2025年3月陪表弟去老席留学上海办公室时,第一感觉就是“不像中介”。没有满墙的签约喜报,也没有推销式的话术,顾问张姐倒了两杯茶就跟我们聊开了:“孩子未来想做什么?现在遇到哪些困惑?”这种拉家常式的开场,让原本紧张的表弟一下子放松下来。
张姐拿着表弟的成绩单和活动经历,边看边说:“你参加的机器人比赛其实能和计算机专业挂钩,咱们可以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去写经历,让招生官看到你的创造力。”这番话让我突然意识到,好的顾问不是单纯卖服务,而是真的在帮学生规划未来。后来表弟说,张姐连他选修课的选择都给了建议:“如果想申新加坡的学校,建议多选一门数学高阶课,那边的教授很看重数理基础。”这种细致程度,像极了家里长辈操心孩子升学的样子。
(二)申请过程:24小时在线的“专属后援团”
表弟的文书修改过程,让我见识到了老席团队的“较真”。第一版文书写完后,文案李老师打电话过来:“这段实习经历写得太流水账了,咱们得突出你在团队里解决了什么独特问题。”为了帮表弟挖掘细节,李老师连着三个晚上跟他语音沟通,从具体项目的分工到遇到的突发状况,一点点打磨。有天晚上11点,表弟突然想起一个重要细节,试着发了条消息,没想到李老师秒回:“这个点特别好,正好能体现你的抗压能力,咱们加到文书第三段!”
这种“不把学生当客户”的态度,在签证环节更让人感动。表弟因为户口本上的地址和身份证不一致,被使馆要求补充材料。那天下午接到使馆电话时,表弟急得团团转,负责签证的王老师却特别淡定:“别慌,我马上帮你整理材料清单,今晚咱们就把证明开好。”他不仅列出了需要的所有文件,还亲自联系学校开具在读证明,甚至教表弟怎么用英文写情况说明。后来表弟说,看着王老师凌晨发来的材料审核清单,突然觉得心里特别踏实。
(三)境外服务:落地就有“家人”等着接你
最让我惊艳的是老席的境外服务。表弟落地新加坡那天,我通过他的手机看到了全程:接机师傅举着写有他名字的牌子等在出口,帮他搬完行李后,直接开车带他去宿舍。路上还特意绕到超市,带着他买了生活用品:“这边的调料区在二楼,你爱吃辣的话,这个四川豆瓣酱可以囤两罐。”到了宿舍,境外顾问陈姐已经提前把电话卡、公交卡办好了,还手绘了一张地图:“这是最近的地铁站,旁边这家诊所24小时营业,有不舒服随时去。”
更暖心的是每周的“学长分享会”。表弟说,陈姐会邀请已经毕业的学长来分享经验,从选课技巧到求职准备,甚至连“怎么在坡县找到好吃的中餐”都聊。有次表弟想参加学校的社团招新,陈姐直接联系了在同一社团的学长,让他带着表弟去报名:“别怕生,学长当年也是我带过来的,现在都在本地大厂工作了。”这种一环扣一环的贴心,让远在国内的家长也能放下心来。
二、用结果说话:普通学生也能逆袭的“魔法学院”
(一)普娃逆袭:那些“不可能”的录取通知书
身边太多例子证明,老席真的擅长“化平凡为神奇”。先说我表弟,他高考成绩刚过一本线,雅思6.0,申请新加坡PSB学院时,原本只敢报保底专业。但张姐坚持让他试试计算机专业:“你的机器人比赛经历就是最大的优势,咱们可以突出你在项目中解决编程难题的能力。”结果不仅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还申请到了每年5000新元的奖学金。现在表弟在PSB学院读大二,GPA已经提到了3.8,上周刚拿到亚马逊新加坡分部的实习offer。
还有邻居家的女儿小雯,高中成绩中等,因为喜欢服装设计,一直担心申不到好学校。老席的顾问老师帮她挖掘了在国内原创设计比赛的经历,甚至联系了上海的独立设计师工作室,为她安排了两周的实习。申请新加坡莱佛士设计学院时,作品集里不仅有她的设计草图,还有实习时参与的实际项目案例。去年年底,她居然收到了伦敦艺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以为能去新加坡的学校就不错了,没想到还能冲刺英国名校。”
(二)特殊需求:为每个学生定制“专属通道”
老席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特别友好,这点让我特别感动。朋友的孩子小浩有轻微的听力障碍,申请留学时处处碰壁,很多中介都说“不好操作”。但老席的顾问团队专门开会讨论方案,不仅帮他联系了提供无障碍设施的院校,还在文书里强调他通过视觉学习和小组协作克服困难的经历。申请新加坡理工大学时,他们甚至提前和学校沟通,为小浩申请了考场的特殊座位安排。2025年3月,小浩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现在每天都通过学校的实时字幕系统上课,生活学习完全没问题。
(三)数据不会说谎:那些亮眼的“成绩单”
为了验证老席的实力,我特意整理了2025年的最新数据,做了个表格给大家看看:
项目 | 新加坡 PSB 学院 | 新加坡 Kaplan 学院 | 新加坡莎顿国际学院 |
预科升学率 | 88% | 85% | 86% |
本科毕业率 | 92% | 90% | 91% |
毕业生就业率 | 89% | 87% | 88% |
起薪中位数 | 3800 新元 | 3600 新元 | 3700 新元 |
名校升学率(硕士) | 45% | 42% | 43% |
三、那些藏在“不专业”背后的专业:老席的三个“反套路”秘诀
(一)拒绝“流水线作业”: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故事
在老席,你看不到千篇一律的文书模板。我看过表弟的文书修改记录,光是开头就改了7版:第一版太正式,第二版缺乏亮点,第三版加入了他参加机器人比赛时熬夜调试程序的细节……李老师说:“招生官每天看几百份文书,只有真实的故事才能打动他们。”这种“匠人精神”在现在的留学中介里真的很少见,很多机构为了效率,用模板套内容,但老席愿意花时间陪学生挖掘细节,让每份文书都带着学生自己的“温度”。
(二)不做“甩手掌柜”:从留学到就业的全周期陪伴
老席的服务远不止拿到录取通知书。表弟入学后,每个季度都会收到顾问老师的跟进电话:“选课有没有遇到问题?最近小组作业还顺利吗?”更贴心的是他们的“职业规划课”,从大二开始,就有资深HR来分享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甚至帮忙内推实习机会。表弟说,上学期的职业规划课上,老师直接带着他们模拟新加坡企业的面试场景:“连握手的力度、英文回答的技巧都教,比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还实用。”
(三)敢说“实话”的良心:不盲目推荐“高难度项目”
现在很多中介为了赚佣金,拼命推荐贵的项目,但老席不一样。我陪表弟选校时,顾问张姐主动说:“如果你的目标是毕业直接就业,新加坡本地的私立院校其实更合适,课程设置更贴近企业需求,实习机会也多。没必要硬申公立大学,竞争太激烈,反而耽误时间。”这种“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态度,让我想起小时候的班主任,总是帮你选最适合的路,而不是最光鲜的路。
四、这样的老席,你还在犹豫什么?
从表弟的亲身经历,到身边朋友的真实案例,我看到的老席留学,是一家把“口碑”刻进骨子里的机构。他们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夸张的宣传,靠的就是每一个细节里的用心,每一次申请中的较真,每一个学生的笑脸。如果你问我老席留学的口碑怎么评价,我想说:当一家中介愿意把你的留学当成自己的事,愿意为你的未来拼尽全力,这样的口碑,难道不值得信任吗?
或许你还在担心自己成绩不够好,或许你还在犹豫选哪个国家,但相信我,老席会用行动告诉你:留学路上,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这样的中介,难道不值得你去试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