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当我那个卷王闺蜜第108次问我“老席留学评价排名到底咋样”时,我直接反手甩给她一张聊天截图——是我凌晨两点收到的新国立offer后,给老席团队老师发的尖叫语音条(附带俩哭花妆的emoji)!
说实话,当初我自己搜「老席留学评价排名」时也懵过:小红书有人说它“小众但超神”,知乎有人骂“怎么搜不到官网”,豆瓣小组又飘着“劝退模板超狠”的传说…好家伙,这信息差比我和马斯克的财富差距还大!
今天咱就唠透:这个在留学圈像“扫地僧”一样存在的团队,凭什么让学生自发为它打call?
一、排名?他们自己就是“排名刺客”!
我最初的想法和你们一样:找机构就得找广告铺满地铁站的那种!“知名大机构”肯定靠谱对吧?(年轻人还是太天真.jpg)
结果我表姐一句话把我整破防了:“他们流水线作业啊宝贝!模板文书塞进不同学校,和海王群发‘在干嘛’有啥区别?”
而老席团队呢?根本不屑玩榜单游戏——
✅不买百度竞价排名(所以你搜不到广告)
✅不雇水军刷好评(真实评价全靠学生“为爱发电”)
但偏偏是这种“佛系运营”,反而让它的口碑像野草一样疯长!我后来才发现:留学咨询界的“排名”,根本不是广告砸出来的,是学生用offer堆出来的啊!
二、他们的“控评手段”也太离谱了!
1.疯狂“劝退”学生
我第一次咨询时洋洋洒洒说了十分钟“我要冲哈佛”,老师安静听完后说:“同学,你雅思6.5小分5.5,哈佛图书馆门朝哪开我知道,但你先进得去语言班不?”
(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但他们绝不是单纯打击你——紧接着就摊开规划表:“如果你目标真是顶尖名校,咱们现在开始做三件事:第一…第二…”
后来我才懂:真正为你好的团队,敢当“坏人”帮你砍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不是哄着你交钱当炮灰。
2.文书老师是“人形显微镜”
我自认PS写得堪比莫言(不是),结果老师批注满屏飘红:“这段经历为什么用这个动词?”“这个项目和申请专业有啥关系?”“结尾升华得像高考作文…”
最绝的是她问我:“你大二参加机器人比赛时,为什么选择用蓝色电路板?”
我(瞳孔地震):这也要管?!
她淡定:“因为NTU教授去年论文里提到过颜色对机械识别的影响。”
我:???您是在留学咨询还是搞学术侦查啊!
后来我悟了:文书深度不在于辞藻多华丽,而在于你有没有戳到教授心里那把尺子。
3.售后比亲妈还操心
拿到offer只是开始!入学前有行前指导会(连“新加坡哪家海南鸡饭不下雨也开门”这种问题都答);入学后校友群天天蹦消息:“这门课教授最近换题库了!”“实习内推来了速投!”
有次我在朋友圈吐槽宿舍空调噪音大,五分钟后就收到老席老师的微信:“编号发我,我让去年住那间的学长教你拍桌子报修!”
这哪是咨询团队?这简直是留学界的“海底捞”(只不过不下火锅底料)!
三、新加坡留学?他们玩的就是“精准打击”!
为什么老席团队特别适合新加坡申请?
⚠️因为新加坡院校太“别扭”了!
- 要学术成绩,但又要“搞事型”学生(实习/竞赛/志愿者一样不能少)
- 喜欢跨背景申请,但得能自圆其说(你学数学的想来读传媒?行!但文书必须写出逻辑链)
- 甚至不同学院偏好都不一样(有些学院爱社交牛逼症学生,有些偏爱安静搞研究的)
而老席团队牛就牛在:他们像“人形数据库”一样更新各校偏好。
比如去年有学长分享:“某教授最近在研究东南亚气候变化,PS里提到相关话题的直接加分!”
这种“情报级”的操作,光靠百度搜排名能搜出来??
四、所以到底怎么看留学团队的真实排名?
我的血泪建议:
- 看案例不如聊案例:敢让你直接联系往届学生的,大概率真金不怕火炼
- 看合同更看售后:签约后消息回得慢不慢?紧急情况找得到人不?
- 看专业度更看人性:是否一味捧你冲名校?会不会为你降低风险规划?
老席团队最让我服气的一点是:他们不把自己当服务方,而是陪你打仗的军师。你说军师需要在乎排行榜第几名吗?学生打赢胜仗后的那句“幸亏有您”,就是最好的排名!
最后甩句大实话:留学没有百分百完美的团队,但好的团队会明明白白告诉你风险在哪、优势在哪。与其纠结“排名”,不如找个能对你sayno、却愿意陪你从青铜打到王者的人。
→→你们在选留学团队时踩过什么坑?或者遇到过哪些神仙操作?评论区让我开开眼!(或者吐槽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