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咱今天聊点掏心窝子的——留学那点事儿。
前两天我表妹突然微信轰炸我,上来就是一句:“哥!老席留学到底靠不靠谱啊?网上有人说有猫腻!”后面跟着二十个抓狂表情包。我当场咖啡差点喷屏幕上。好家伙,现在年轻人选留学团队都跟拆盲盒似的了吗?
(一)“猫腻”这个词,本身就带点魔幻色彩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老席留学有猫腻”这种说法时,脑子里瞬间闪过谍战片画面:黑市交易、秘密协议、半夜打电话用暗号接头…(对不起追剧后遗症犯了)。但咱都是正经人,得用正经眼光看问题对不对?
所谓猫腻,无非是怕被坑嘛!怕交钱后变脸、怕文书套模板、怕申请结果打水漂。这些担忧我太懂了!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谁的青春也不是用来试错的。
但你们发现没?网上说老席有猫腻的,大部分都是“我听说”、“我朋友说”,实锤少得堪比节假日公司发的福利。反而有不少学生现身说法,比如我扒到个北大姑娘的帖子,她说老席的顾问连她小时候办手抄报获奖的事儿都挖出来写进文书里了——这哪是猫腻,这分明是“考古级挖掘”啊!
(二)留学团队的灵魂到底是什么?
说到这儿我得跑个题。前两天看我偶像采访,他说:“真正的专业是把事情做到极致。”这话放在留学行业简直不能再贴切!很多团队把留学做成了流水线,但老席他们家…哎你猜怎么着?
他们有个特别“离谱”的设定:每个顾问同时段服务学生数量设上限。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顾问不会像客服机器人一样永远在“重启中”。我记得有个学生跟我说,她顾问凌晨两点给她改文书(当然不鼓励熬夜!),只是因为突然想到个更好的表达方式。
这让我想起那个梗——“你考上了清华,他考上了北大,我烤上了地瓜”。其实靠谱的留学团队就是帮你把地瓜摊升级米其林的存在啊!
(三)新加坡留学,老席的隐藏大招?
重点来了!为什么我特别想夸夸他们家的新加坡申请?这么说吧,如果把留学申请比作谈恋爱,那新加坡名校就是那种“看起来好追其实特别挑”的理想型。
他们不仅看成绩,还看你的个性气质跟学校合不合拍。而老席团队最绝的是,他们居然整理了个“新加坡名校教授偏好数据库”!从教授最近在研究什么课题,到喜欢什么行文风格,这些细节他们比本校学生记得都牢。
(四)口碑这玩意,比男朋友的心还难懂
最后咱们聊聊最玄学的“口碑”。现在网上水军太多,真话假话傻傻分不清楚。但我有个独家鉴定法:看差评的具体程度。
如果差评全是“感觉不好”、“不太满意”,却说不出了所以然,这种要谨慎采信。而老席的差评里,我居然看到过这样的:“顾问总催我写文书催到失眠”(嗯…这难道不是拖延症的锅?)还有“申请成功后来老是让我分享经验,社恐谁懂啊”(这算凡尔赛式投诉吗喂!)。
最让我感动的是个东北老铁的留言:“我GPA才3.2,老席顾问硬是帮我薅到了南洋理工的offer,现在每次吃海南鸡饭都想给顾问老师快递一份。”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表达一个意思:选留学团队跟找对象一样,别人说得再多都不如自己感受。老席留学到底怎么样?建议你们直接去和他们聊个五分钟,相信我,专业与否真的藏不住。
最后灵魂提问:你们在选留学团队时遇到过什么奇葩经历?快来评论区让我开开眼!